剧本杀中豪门惊情系列中的叙述者诡计是最具代表性的,那么叙述者诡计究竟是什么呢?现在为大家带来“ninjaelf”分享的剧本杀叙述者诡计分析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谋杀之谜大体上是剧情+诡计的组合。有些本侧重于剧情向,有些本偏向于推理。从一定水平来说,剧情和诡计是有一定矛盾的。过度注重诡计,玩家在思维上就更偏向于推理,需要理智、冷静地察觉线索从而破解诡计,自然在情感体验方面不会过多投入;过度偏向剧情,剧本内容则侧重于往事的挖掘和探索,通常会消耗3~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,如果在诡计方面设置难度太高,那么对玩家的精力会有较大的考验。所以大多数的优秀剧本会相对在剧情和诡计两个方面进行侧重安排。

对于剧情、体验、机制等方面有所拓展、创新的本子,我个人可以接受诡计推理方面的缺陷,比如蛊魂灵、记忆碎片。反之,另一些尤其是app上的推理本,几乎全程是现场推理,如果诡计设计的出彩,那么同样可以接受剧情方面的弱势。

当然最佳的组合还是优秀的剧情+优秀的推理,剧情方面豪门惊情系列总体上做的比较到位,而诡计推理方面相对单一,更多的偏重于叙述者诡计。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豪门中的叙述者诡计:

叙述者诡计原本出自于推理小说中,按照推理小说的定义,可说是一种玩弄文字的欺骗读者。更为正式的说法是,叙述性诡计为作者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观念,使读者「相信」某件事情或某种状况,最后造成读者大吃一惊的一种结果。此为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,太过超过易造成读者的反弹或两极化批评——感到被骗了,或有人形容「想摔书」。但是使用得当、并且读者可以接受的话,是一种很能造成意外性的技巧。《摘自百度百科》

最典型的叙述者诡计就是身份误导。比如说

“小明,起床去学校了啊!”

“妈妈......我不想去学校了...再也...不想去了啊...”

“那怎么行啊!”

“不要啊......”

“你是老师啊!”

在最后一句话出现之前,读者通常会默认“小明”是个学生。这是由于我们的惯性思维,先入为主的认为赖床的通常是孩童,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。当揭晓真相时虽然出人意料,但却合情合理。但是,叙述者诡计最大的缺点在于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误导读者,而实际上身在其中的角色理应是不被误导的,即“妈妈”应该知道“小明”是老师。建立在这个身份诡计之上的误导,实际上是不会影响到角色本身的判断的,因此以叙述者诡计为核心构造的诡计模型逻辑上很难令人信服。

常用的叙述者诡计有身份误导和年龄误导。豪门系列中使用了身份误导的是《傀儡的记忆》,“血衣男”第一个身份是“杜贵成”,当这个身份被否定之后,伪装成“易楚安”的“安宁”玩家必须成功误导血衣男成为“孟清淮”才有可能脱罪。作者为了降低玩家难度,在诸多记忆中反复提示了“血衣男”才是“易楚安”。但事实上即便没有提示,玩家也是能够从逻辑上推理出来的——能够如此熟悉“杜贵成”记忆的人,如果不是杜贵成本人,那么也应该是他最亲近的人。当安宁和血衣各自的记忆都是"空白"时,唯一的解释是他们的身份发生了互换。当然,在这里同时暗含了年龄的误导,从衣着、样貌上模糊了角色的真实年龄,才有可能达到身份误导的效果。

《跌落的玫瑰》中同样运用了身份误导,利用上下场剧本的切换,“月蝶”自然地完成了两人一角的转换,对其他玩家,尤其是“桥导演”造成误导。而对于扮演“月蝶”的玩家本人来说,她是会受到叙述者诡计影响的,但是可惜的是在最终核轨方面没有造成实质上的效果。这一点在《紫藤夫人》中得到了改进和强化,也因此让许多玩家“大跌眼镜”。其实身份误导这个理念早在第一步《丹水山庄》中就有所体现,“赵卫”这个角色完全依赖于“冯管家”的“叙述”来了解现实,这样就为叙述者诡计埋下了合理的伏笔。

第三种叙述者诡计是性别误导,这在《水袖情》中得到了巧妙运用。作者吸取了戏曲当中有反串角色的传统,将男人扮演成女性和其他女性“旦角”混在一起,可以说是很好的实现了现实和诡计的对接。但同样可惜的是这样的性别误导并没有对破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(完成机关不需要有男女的差别),只是单纯地为诡计而诡计,不得不说非常遗憾。

第四种是人格误导,即角色有双重甚至多重人格。之所以也归类于叙述者诡计中,是因为人格的分裂只能存在于思维幻象当中,从玩家角度来说同样是叙述方式的陷阱,而无法在现实中体现出来——现实的人能够一眼识别两个人格是同一人所为。比如在《孽岛疑云》当中,作者不得不强行设定“电话”这一媒介来避开交流上的矛盾。但从逻辑上说,“阿海”和“阿杰”理论上不能进行交流。如果人格可以交流的话,那么人格分裂的事情早应该就被发现。

你离开酒楼,去街上找了个不远的地方吃饭,慢慢地想起“醉阳楼”的女主人秦芳君就是当年的陆家大小姐,她的女儿吴怡人你也见过。吴怡人以前经常和阿虎在一起,她习惯叫阿虎的名字——“细虎”。

你把刚才听到的事情仔细思考,发现其中有蹊跷。

“醉阳楼”大厅(19: 00)—谁是真凶?

你匆忙回到酒楼,看到之前见过的人们聚集在大厅,差人守住酒楼出口,此前没有其他人从前门进来。你们现在可以自由询问、调查,寻找“证人”或“线索”,推断真相。

特殊技能

【搜查】:你擅长搜查线索,拥有比常人多胜一筹的调查行动点。但是不善言语,无法与NPC证人交流。

1、找出今天发生在“醉阳楼”里命案的全部真相。(60分)

当然,这样的叙述者诡计仅仅只是一个“恶作剧”,属于比较低层次的运用,对剧本的核心诡计没有产生任何关联。但从叙述结构上我同样暗含了一个诡计,刻意将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件命案——“细虎之死”和“李独钟之死”放在一起,从而误导玩家以为是针对“陆庄命案”而出现的杀机。这可以说是第六种叙述者诡计——结构误导。同时弥补了原版剧本中毒药没有说明独此一份的缺陷,在原版剧本中,逻辑上讲李独钟未必死于“棕瓷瓶”之毒,不能排除其他毒药的可能。叙述者诡计的用法多种多样,还有一些豪门中尚未得到运用,笔者就不赘言了。

尽管豪门对叙述者诡计的运用日渐成熟,但从核心诡计方面来说,叙述者诡计仅仅只是万千推理作品中并不突出的诡计之一,在运用上也显得较为缺乏创新,手法比较单一。还是希望豪门的作者能够在核心诡计上再拓展一些,丰富一些。

good复盘网